本站天气数据实时更新,请加入收藏以便查看!
当前位置:首页 > PM2.5专题

江苏PM2.5污染政协委员呼吁应区域立法联防联控

时间:2012-05-14 来源:网络
PM2.5的浓度是衡量空气环境的一项重要指标。江苏省政协委员江志红在此间举行的江苏省政协十届五次会议上说,空气中细微颗粒超标直接威胁人体健康,应促进区域立法联防联控PM2.5污染,并将防尘控尘资金纳入建筑工程预算成本,加强对PM2.5的源头治理。


“PM2.5的污染具有区域性,即使一个地市能有效降低自身排放,却无法解决污染的外源输送和二次形成。”江志红等调查发现,相对于粒径较大的粗粒子,PM2.5在大气中停留时间更长,局地排放和形成的PM2.5也可随大气输送和扩散,因此要真正解决此类污染必须做到联防联控。


“这就像长三角周边地区焚烧秸秆同样会影响南京的空气质量。要治理PM2.5就要促进区域立法,加强区域间的协同合作,通过政策法规、经济杠杆和行政手段共同解决问题。”江志红说,当前,公众关注PM2.5的监测结果固然重要,但从源头上进行控制治理更为紧迫。


针对PM2.5与各类工程及生活污染排放息息相关等特点,江志红建议将防尘控尘资金纳入各类建筑工程预算成本,建立施工粉尘监测制度。同时,在机动车管理上统一检测方法,分类管理环保标志并加快“黄标车”淘汰和“国四”标准燃油推广进程。


“在城市规划里也要特别注意工业企业的布局,充分考虑大气扩散条件,预留空气通道,减少静风。同时,要严格禁止秸秆就地焚烧,并控制城市中烟花爆竹的燃放。只有加强每个污染源头的管理,才能提高空气质量。”江志红说。

本报讯(记者周超)今天上午,记者从致公党中央获悉,该界别将提案建议,全国监测PM2.5应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同时各省要提出各区域、主要行业、主要污染源排放强度应控制的极限范围。各地应发布灰霾天气预警信号,动态调控污染源。

致公党中央提案表示,近日《环境空气质量标准》颁布。全国将统一开展PM2.5监测。从目前情况看,立即开展监测还有一定难度。如仪器设备购置安装、数据质量控制、财政资金等问题。

致公党建议,应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将区域大气环境作为整体进行统一协调和管理。建立“统一规划、监测、监管、评估、协调”的大气污染区域联防联控工作机制。

建议加强各省之间环保部门的合作,共同开展空气质量监测。结合各省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计划要求,提出各区域、主要行业、主要污染源排放强度应控制的极限范围。

建议建立灰霾预警监测网络,发布灰霾天气预警信号,动态调控污染源,建立灰霾天气与大气污染源监测、预报互动机制。建立健全区域大气环境管理的法规、标准和政策体系建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区域会商机制,完善酸雨、灰霾和光化学烟雾预警预报机制。

致公党中央建议,运用污染源普查,建立污染源信息数据分析研究平台,及时通过媒体向市民公开我国季度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尤其是PM2.5监测结果)和季度点评的结果。

政府领导要在季度点评会上做出本辖区环境空气质量的解释并提出明确有效的整改办法。根据污染源普查结果,分析、研究全国各区域、各主要行业、主要污染源排放强度的现状与趋势。

致公党建议,目前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是建立在环境统计基础上的,属事后管理,而只有研究和查清我国的大气环境容量,才能明确知道全国还有多少环境容量空间可以发展新上项目,转变为事前管理。

对那些污染物排放量大,超过环境容量极限允许的新项目坚决不予批准。

晨报讯(记者王萍)“北京在环境治理方面走在了全国的前面,比如在产业及结构的调整方面,这让全国其他很多省市羡慕。”昨天,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环保局局长张全在建议借鉴世博会、奥运会经验,建立大气污染联防体制的同时,对北京在大气治理方面的成效“赞不绝口”,同时还建议北京仍然要着重治理汽车尾气带来的污染。

治污要打破区域限定

张全说,目前PM2.5的治理是热门话题,而治理的重点和难点是由我国现行体制机制所决定的区域防治。“现有的环境责任制度更多的是以行政区划为单位进行治理。比如上海,就是上海市人民政府要对本区域的环境质量负责。”但张全指出,“这个更适于污染的初级阶段,但现在很多污染的特征已经呈现出区域性,比如大气方面、水方面。”

张全说,经初步测算,PM2.5在一般常态下的影响半径已经“达到300至500公里。所以大气治理包括水污染的治理都迫切要求打破现有行政区域的限定和区划的分割,统筹协调不同行政主体之间的行动步骤。统一规划、统一设计政策,形成联防联治的格局”,甚至产业布局都要打破行政区划,统筹安排,在更大的范围内形成生产力的优化配置。

“大气污染的联防联治是有成功案例的,比如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蓝天白云很大一部分功劳要归功于联防联治。”但联防联治没有法律化和制度化,只是短期的行政命令。

张全说,上海刚刚发布了第五轮环境治理的三年行动计划,包含了“超强版”治理PM2.5的一批项目。“目前各城市监测站位和方法都是属于研究观测性质的。国家监测方法一旦出台,监测站位的布局肯定还要进一步完善。上海和北京肯定是第一批执行的。”

两地局长常切磋经验

张全说,北京市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已经走在了全国的前面,但是他建议,治理的重中之重还是要从汽车的尾气治理着手。

张全告诉本报记者,自己抵京几天,明显感觉到北京对于大气污染治理的力度还是很大的,同时治理的难度也非常大。“比如说治理仍然是区域性的,很多的污染来源于周边省市。”“我和北京环保局局长陈添、原副局长杜少中都很熟,我们经常联系,一起交流经验。上海从北京学到了很多经验和做法。这次来开会,还要和陈局长去聊一聊。”

“上海除了汽车尾气之外,还有很多重工业。北京已经把首钢迁出,关停了许多重工业企业,这让我们很多省市很羡慕。北京的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在全国来看是很大的,实现了从粗放型的工业到高端科技和第三产业为主的转变。纵向比进步很大,横向比还要有很长的路要走。”

绿色植物可降低PM2.5浓度,空气净化机作用有限,戴口罩当心适得其反

监测数据多点公布很快将实现,每小时数据公布还得再等等

89微克/立方米,这是3月26日杭州PM2.5的浓度,在环保部门的预料之中,属于轻微污染。

3月26日,浙江七城市中PM2.5日均值最高的是湖州,105,最低的依然是舟山,37。湖州、绍兴、杭州三市的PM2.5日均值都超标,分别为105、101、89。

面对PM2.5超标,不少人的表情从好奇变成了皱眉:“要不要在家里多养些绿色盆栽?”“买个空气过滤净化器有没有用?”“出门是不是最好戴口罩?”……其实,PM2.5并非“猛于虎”,它不是突然冒出来的新东西,也不是空气中唯一有害的污染物,还请大家平静对待。

阳光强、风速小,易造成PM2.5超标

像杭州,这样的轻微污染日子,在一年中并不会太多。就拿昨天杭州的空气质量日报来说,杭州的空气质量是二级(良),污染指数已从前天的101,降到了95。今天的空气质量预报也是“良”。

省环境监测中心的工作人员说,这两天PM2.5的日均值起起伏伏,跟气象条件有密切关系。

有研究表明,PM2.5中除了直接排入空气的一次颗粒物,还有超过50%都是污染物的二次转化形成的。这种二次转化,需要经光化学反应。省环境监测中心的工作人员说,这些天,阳光猛烈,就很容易产生这样的二次污染物;而风速不大,不利于PM2.5的扩散。“两种因素叠加,导致了PM2.5的浓度升高。”

空气净化机作用有限,戴口罩当心适得其反

既然PM2.5超标,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应对呢?

有人认为,家里放置一台空气净化机,可能有用。各家电卖场和超市的相关柜台已不失时机地拿PM2.5做起了文章。而在淘宝网一家专卖空气净化机的店铺,售价3488元、号称能“让PM2.5变浮云”的一款产品,最近一个月销量达到了312台。

省环境监测中心的工作人员说,他没有使用过这类产品,根据经验判断,空气净化机如果用的是过滤法,多少能够挡住一些颗粒物,但能挡住多少很难说,要看仪器的性能、大小,和房间大小也有关,而PM2.5颗粒很细微,被过滤的数量可能很有限。

很多环保专家建议,多种植绿色植物可以降低污染颗粒的浓度。

至于想给外出的孩子、老人戴口罩防PM2.5的办法,环保专家认为,普通口罩能起到的防护作用微乎其微。而戴口罩会使正常呼吸受阻,尤其戴上较厚的口罩,更需要用力呼吸,可能导致吸入更多的颗粒物,适得其反。

监测数据多点公布很快将实现,每小时数据公布还得再等等

有人可能认为,PM2.5超标的日子里,在室内待着,紧闭门窗,足不出户,总比在户外活动强。省环境检测中心的工作人员说,也并非如此,如果在密闭的室内,人很多,还有人抽烟、开煤气做饭,空气污染程度并不一定低,甚至可能还高于室外。

但对儿童、老人及呼吸道疾病患者来说,PM2.5超标时,建议减少长时间的户外活动。

目前,浙江发布的PM2.5浓度还未迈入“每小时公布一次”的时代,而且像杭州、宁波有多个PM2.5监测点的城市,也未发布每个站点的监测数据。业内人士说,这点与珠三角尚有差距。

昨天,省环境监测中心表示,不久的将来肯定会做到多点公布,但目前条件不成熟,还需要分步走。

省气象台气象预报说,29日省内多个地区将有阵雨。而下雨可以降低空气中的颗粒物浓度。



昨日,北京市环保监测中心首次公布了一氧化碳和臭氧浓度研究性数据,两者与北京的PM2.5研究性数据都来自车公庄站,至此,北京已经公开了新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的所有六项大气污染物。

新增指标昨天都达标

昨日,市环保监测中心“空气质量实时发布”网站中,在新增的PM2.5浓度之外,还悄悄地增加了两项新内容:“一氧化碳试运行监测”和“臭氧试运行监测”。

一氧化碳数据显示,11日21时至12日20时,一氧化碳24小时均值为2.2毫克/立方米,小时浓度最高为3.3毫克/立方米,按照新国标,一氧化碳日均值在4.0毫克/立方米,小时浓度在10毫克/立方米以下达标。昨日均属达标状态。

臭氧和PM2.5关系密切

臭氧实时浓度截止到晚上8点的8小时均值为121微克/立方米。因为臭氧对人体的健康影响在8小时内就可以呈现,因此,臭氧均值的标准是以8小时为单位的,而非如PM2.5的24小时。根据国家新标准,臭氧日最大8小时浓度限值为160微克/立方米,昨日的臭氧浓度未超过这一标准。

和颗粒物不同,臭氧还有一项限值,为每小时的浓度限值,按照我国标准,臭氧日1小时浓度限值为200微克/立方米,昨日臭氧小时浓度也没有超标。

新增两项污染物中,臭氧和PM2.5的关系密切,臭氧高的地方,易出现灰霾天,PM2.5浓度也高。

监测数据仅来自车公庄

根据北京2010年环境公报,全年空气中臭氧存在局地超标现象,各监测点臭氧小时浓度值分别超标50小时-318小时,共分布在70天中。2010年我市一氧化碳年均浓度值为1.5毫克/立方米,达到国家标准。

至此,北京公布了新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的所有六项大气污染物。其中,传统的“老三项污染物”,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是依循老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而在全市范围内展开的既有规范监测,全市27个子站的数据汇总,代表全市平均水平。

新增的一氧化碳和臭氧浓度来自监测中心综合观测实验室,仅代表车公庄一带,环境监测中心称之为“试运行监测”。

栏目热门